2008年11月8日星期六

心囚(二)

  • 人系于妻子舍宅,甚于牢狱,牢狱有散释之期,妻子无远离之念。
  • 柏拉图:“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。”
  • 若自己过度执着时,即使遇到了真理,也听不到它所带给你的启示。
  • 如果只有外在自由而无内在自由,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。即使不受外在暴力的压迫,由于无知、罪恶、自私、恐惧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灵,那么外在的自由对我们又有什么益处呢?
  • 凡事要以利益别人为前提,自己吃亏没关系,如果事事只想利益自己,无明烦恼就会一大堆。
  • 如同暴风雨破坏水的平静与澄明,情欲、不安、恐惧、烦忧,将妨碍人认识自己的本性。
  • 在境上作不得主就苦了。
  • 有强烈虚荣心的人,心里填满了自己,哪还有余地容纳其他的事物。
  • 人们总是在心中创造一些想像,而产生不必要的束缚与恐惧。
  • 不能自制的人,无法称为自由人。
  • 所有你不能舍弃的东西,到最后它就会拥有你。
  • 我们所有的感觉、知觉、思念、行动都是燥热的烦恼之火,也因而受着种种苦恼的困扰。
  • 愚痴的代名词,就是“假设”这两个字,因为,你是假设如何如何--因此,就会落入一种怀疑、推测的观念当中,如蚕吐丝般作茧自缚。
  • 执着有如生命的休止符。
  • 彻底认识我们的无知,你就会解脱。但是,众生总是用更多的无知来束缚自己。
  • 若于清净心中加上任何一种见(我见、法见等),束缚在某种范围内,即是无明。
  • 执着近于迷惑。
  • 执着的心思,就像阻塞的水沟,不久便会腐臭生蛆。
  • 心不安宁,任何角落都是牢狱。
  • 自我保护太强的人,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惧。
  • 人是一种自寻痛苦的高等动物,主要原因是有了错误的看法,作茧自缚。
  • 救生圈不是为那些跳河自杀的人制造的。
  • 过份的自责,是心智发展的致命伤。
  • 提起勇气,走出心灵桎梏的监牢。
  • 心灵上的罪恶感,是开悟道上最大的障碍。
  • 关在内心监牢的人(自我束缚),看不见外面的世界,假如你告诉他有条路可自由解脱,他甚至会怀疑你、抗拒你。
  • 停止去想那些不真实的事,那些带给人的只是无谓的困扰而已。
  • 记着!没有一个不敢坦白承认自己缺点的人,而能够逃出心灵的囚禁,获得自由的。
  • 阴暗的情绪并不属于你的“真我”,你无须忍受它。
  • 人们总是蒙蔽在自己虚构的境界里,还由此建立他们日常生活的习性。
  • 放下你永无止息的心理战,接受和平的讯号。
  • 停止无用的罪恶感,试图找出产生这种虚妄罪恶感的原因。
  • 以修行扔掉内心的包袱,迸裂心灵的加锁,生活就会变得调和,人生也会变得通畅。
  • 如果基于恐惧、自私的执着或想取得美誉,纵然是慈悲、布施也是不足道的。
  • 一切不幸的根源皆因执着而导致束缚。
  • 如果以主观的执着去追求所需,那从生到死所能彰显的只会有一个字--苦。
  • 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生活在牢笼里。他们为自己的欲望、执着、渴求等所构筑的高墙禁闭住,过着痛苦的一生。
  • 是凡夫,吃饭时不肯吃饭,百种须索;睡时不肯睡,千般计较。
  • 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,心若不强名,妄情从何起?妄情既不起,真心任遍知。

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

心囚(一)


  • 那种并不自由却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人,是不折不扣的奴隶。

  • 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,不是权威而是自由。

  • 善于争得自由不算什么,难在善于运用自由。

  • 一个人如果执意跟自己作对,谁也没有办法救他。

  • 请告诉我,谁不是奴隶。有的人是“色欲”、“贪婪”的奴隶,有的人是“野心”的奴隶,而所有的人又都是“恐惧”的奴隶。

  • 只要我们依赖任何事物,我们就成了他们的奴隶。

  • 思虑之心,如镜中影,似空中花,虚显空轮,本无实质。

  • 我们的污点虽然遮蔽于一时,但迟早总是要显露出来;当每个污点进入我们的心坎,便在我们的品格上留下一个深刻的痕迹。

  • 人们最愚痴的行为是:因自己的反应而造成自己不快乐。

  • 只要我们对他人的话、想法以及作为还有依赖,我们怎么可能自我解脱而修行呢?

  • 任何执着都是一种障碍。

  • 为什么会出生?因为沉溺于感官的世界和“有”当中。

  • 无论执着什么,我们便“生”在当下,便存在那儿了。

  • 纵使这就是真理,如果你盲目地去执着它,它就变成虚妄的了。

  • 苦是何时生起的呢?它是在我们认为获得某物的一刹那中生起的,这就是苦依附的地方。

  • 所有好的修行最后都必须回归到一个本质--不执着。

  • 别急着要断除你的烦恼,而应该耐心地去熟知苦与它的起因。

  • 如果我们所喜欢的和我们所嗔恶的会造成苦,那我们就不该靠近它们和被它们所局限。

  • 一根刺不会主动去招惹任何人,但是,如果你去站在它上面,你就痛苦了。

  • 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原因。

  • 执着有我必然会产生苦。

  •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,就是无法驾驭自己。

  • 自认命中注定逃不出心灵监狱的人,会把布置牢房当作唯一职志。

  • 为自己的短处辩解,才是真的受限于它。

  • 当一个人的心被局限在某一个刻板的轨道上时,就会失去创意。

  • 人最忌执着在自己所设的不合理框架里,断送了心灵的自由。

  • 一味只想到自己的人,容易落于褊狭的视野,凡事看不开,心灵上也就失去自由。

  • 被锁在牢狱的只是这个身体,不要让心灵也被锁住了。

  • 如果你知道是错误的,而又继续做,这就是烦恼(杂染)了。

  • 如果我们不明了,我们的思考就会比智慧还多。

  • 人在一个地方受了苦,就会跑到其他地方去,而自以为是在逃避苦。其实不然,他们是带着苦到处跑。

  • 我们总是与“有”和“执取”同住。如果我们不能执取,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  • 我们对佛法的了解愈少,心就愈会不断地去追逐法尘。感觉到快乐时,心会屈服于快乐;感觉到痛苦时,心会屈服于痛苦,它总是在混乱之中。

  • 如果我们没有智慧,相信了自己的妄心,它将会不断地欺骗我们,而我们便会在苦乐之间不时的打转。

  • 如果我们认为快乐是我们的,痛苦是我们的,那我们是在惹麻烦,因为我们将永远无法跳出“心中有事”的这一点上。

  • 只要有囚牢状态的地方,便有苦的存在。

  • 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。

  • 只要有执着,就会有囚牢。执着使人被监禁于囚牢中,成为“阶下囚”。

  • 执着就是心灵、精神的囚牢。

  • 纯属精神的囚牢,无法以肉眼得见,更奇特的是,人们往往自愿被锁在里面。

  • 所有宗教都是教导如何得救,但必须超越心灵的囚牢才能得救。

  • 生命是一座囚牢,正因沉醉于生命,更使得生命本身变成囚牢。

  • 只要对生命有执着,生命就会变成囚牢。

  • 六根全都是囚牢。缺乏智慧的人必然是六根的奴隶,被禁锢在六根的囚牢里。

  • 凡事必欲占上风,无明烦恼便生,这就是一种愚痴。

  • 知迷不悟是大错,执迷待悟其错亦大。

  • 透过六根,我们得以和外界沟通、接触,产生感受、经验等,导致我们对自身生命产生执取。当执着于六根时,我们便得侍侯它们,成为它们的奴隶。

  • 我们的所作所为,正都为了取悦六根,因而屈服于它们,沦为它们的奴隶。然后,它们便压榨、控制我们,令我们无法逃脱,这就叫作“陷入六根的囚牢”。

  • 拥有的知识愈多,却愈可能精神错乱!原因是现代人不知道如何放松精神,让心灵休息。

  • 不了幻化,名为法缚。

  • 痛苦是从内里生起的,是从我们自己的身体内部生起的。

  • 身体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们依靠。

  • 情生则智隔。

  • 如果我们对事物的真相一无所知,就如同一直在拴紧螺丝钉一般。它会愈锁愈紧,直到把你压碎。

  • 使我们受缚而不得自在的,是自己内心的贪爱执着。

  • 一切众生不明为觉,以从本来念念相续,未曾离念,故说无始无明。

  • 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,以一切染法,皆是不觉相故。

  • 由于痴,事物就以错误的方式显现在我们面前,其他的无明,如嗔和贪,也就跟着生起。

  • 执着于一件事物(或某种观点)而轻视其他一切事务(或观点)智者称之为强烈的束缚。

  • 一切众生,不成菩萨,皆由客尘烦恼所误。

  • 妄想就像纠缠不清的倒钩铁丝网,缠缚住我们的心灵。

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

哲思天地

  • 人可以攀至巔峰,却不能在那里逗留太久。
  • 错误最多的,是那些犯了错却不认错的人。
  • 聪明人不会把他所有的蛋都放在一只篮子里的。
  • 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一抖真理中偶然含有几粒糟粕便抛弃了它;相反的,有时我们接受一抖糟粕可能是有益的,因为它里面含有几粒真理。
  • 文章极处无奇巧;人品极处只本然。
  • 人生许多痛苦,未必都是由不足引起,太过之过,至少与之等量齐观。
  • 换个角度,换个心境,绝对会有新的思惟。
  • 思惟是灵魂的自我谈话。
  • 谁一旦发现了自己,在这世上就什么也不会失去。
  • 如果你手中只有铁锤,就会倾向于把一切问题看成钉子。
  • 成功正如同幸福,不是追求就能得到;它必须因缘际会,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,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,意外获得的副产品。
  • 水可以载舟,亦可覆舟,不过有个消除危险的方法,就是去学游泳。
  • 任何强大的军队,都不可能抵挡住思想的力量。
  • 人生就是有框框,才能在有限中创造出“无限大”的世界。
  • 物质上的不足容易弥补;灵魂的贫穷则无法补救。
  • 人生虚幻脆弱得无法掌握,唯有思想中的光彩,令今生一切值得。
  • 真理一定包含至高的善,但善的事物却未必包含真理。
  • 让自己被人牵着鼻子走,要比独立思考容易得多。
  • 谨慎是智慧的果子。
  • 为失策找理由,这更是一大失策。
  • 多思考会使一个人变得成熟。
  • 傻,是一种福气。
  • 人类自导自演自己的一生,但是在内心深处还是无法抗拒命运的引导。
  • 一把沙就是宇宙的一本选集。
  • 失败的人分为两类:想了没做的人与做了没想的人。
  • 对于“失去”的恐惧,不也就是“失去”的本身?
  • 要是生命没有天空,窗外的蓝天也是幻影罢了。
  • 对于自己的杂染感到懊恼是毫无意义的,因为这是另一种的烦恼。
  • 悟心无心即是道。
  • 象总是被画得比实际还小,跳蚤则总是被画得比实际还大。
  • 人的德性并不是因某种异常的努力来评断,而是由每日的行为来衡量。
  • 人类现在已经变成--自己所使用的道具的道具了。
  • 与其发现一个真理,还不如减少一个迷惑,更能够令人聪明。
  • 生命里最难能可贵的,就是生活得很平常。
  • 最好的境界是没有任何境界。
  • 胡适:“你不能做他的诗,他也不能作你的梦。”
  • “有”原本就不有。

心灵环保(三)

  • 土木工程技师,懂得如何疏导水流,箭匠能把箭做得十全十美,木工能把弯弯曲曲的木材刨至平滑,有智慧的人,懂得如何整顿自己。
  • 假如一个人手未负伤,他碰到蛇的毒液也不会有问题,健康的手,毒液对他并无危险。自己不制造恶,恶对他就没有毒害。
  • 人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,才能将强烈的情感导向正轨,发挥有效的力量。就好比蒸汽机的气体,奔腾澎湃,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调节与引导,才能合于正用。
  • 克服自己强烈欲望的人,一切烦恼都会如同雨滴从莲叶滚落一般,从他身边消失。
  • 被欲爱驱使的人,就如同陷阱中的兔子一般,怎么跑也脱不了身。
  • 贪欲、嗔恨、愚昧、傲慢、疑惑、邪见等,会影响说话与行为,久而久之,成了习惯,便有一种力量,这就是苦恼的招集者,名为众生的苦因。
  • 欲净其土,先净其心,心净则土净。
  • 心胸开朗的人,必然心地光明,并显得平和、宁静。
  • 有的人自高自大、一无所知,专好问难争辩言词,从此就生出嫉妒、纷争、毁谤、猜疑。
  • 假使每个人都真正能够“自扫门前雪”,那么整个世界就干净了。
  • 思想上的疾病,比肉体上的疾病更难应付,而且前者比后者更常见。
  • 人如果昧着良心说话,那就见不到真正的光明。
  • 良心之声即是至上大我之声。违背良心的行为即是自我谋杀。
  • 无明来自于我们的念头、习气、烦恼。
  • 忏悔就是转念,将以往的恨心、忿心等皆转为清净心。
  • 若心起恶念,就如同铁生锈一般,恶念来自于其本身,并腐蚀了自我的清净心。
  • 任何敌人的伤害,也不会比一个人在思想的贪欲、嗔恨和嫉妒来得大。
  • 世间虽然是因缘生灭法,但也要积极的行善。
  • 生命只是一个念头的转变,快乐或痛苦皆操纵在你自己。
  • 所有的事相,若不透过清净的自性,皆无意义。
  • “老实”是一切圣贤的标志。
  • 扫地扫地扫心地,心地不扫空扫地。
  • 家里的垃圾知清倒,内心的垃圾(贪、嗔、痴)不知“倒”。
  • 要做好你的个人卫生,尤其“心理卫生”最为重要。
  • 正人行邪法,邪法亦正;邪人行正法,正法亦邪。
  • 世上最可悲的事,就是背叛你自己的良知。
  •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,无药可救。
  • 不可告人之事,断然不为;义不当为之事,断不去想。
  • 内心充满嫉妒或心中不坦白、言语不正的人,不能算是容貌端正的人。
  • 鄙吝一销,白云亦可赠客;渣滓尽化,明月自来照人。
  • 勿使自己痛苦,更不能陷害他人,这才是真正的善行。
  • 人要活得无罪一身轻,活在光明喜悦之中。
  • 嗜欲正浓时,能斩断;怒气正盛时,能按捺,此皆学问得力处。
  • 欲行平坦路,先令平其心。
  • 心污浊,其道不平,因而跌倒;心清净,其道平坦,因而安乐。
  • 耽溺与后悔、巧言善辩、沮丧与昏沉、眷恋以及犹豫不定是大盗贼,它们盗取了你无限的增上财富。
  • 气恼他家富贵,畅快人有灾殃,一些不由自己,可惜坏了心肠。
  • 身心不健康的人,是社会的一种负担。
  • 树正哪怕日影斜。
  • 永远别浪费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。
  • 一颗蛀牙,臭死大嘴巴。
  • 一条又长又好的链子,中间坏了一个小环,就不能佩戴。
  • 健全的心灵,胜过强壮的外表。
  • 贪欲、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。
  •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也要像有十只眼睛在盯着自己,有十只手在指着自己。
  • 净化我们的心灵变为纯净的意识,就能切除生死轮回的死结。
  • 吾人在心灵的生活里,自己制造出各种的欲望、感受和情绪等难以处理之矛盾和冲突。
  • 业力是心灵上的污染。
  • 如心一恶,万恶便从之而生。
  • 不做良知不应为之事,如此,就能无愧无怍,心安理得。
  • 谄曲之心,与道相违,是故应质直其心。
  • 不自重者取辱,不自畏者招祸。
  • 人生最伟大的目标,不在于成名,世界上最重要的事,是保持自己心灵的高洁。
  • 你不必为了讨好别人而做事。
  • 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。
  • 不奋发,则心日颓废。不检束,则心日恣肆。
  • 邪书休看,邪话休听,邪人休见,邪地休行。
  • 有求于人而不加亲,无求于人而不加疏,此其人君子也。
  • 征服了心理上的痛苦,生理的健康自然就受到直接的影响。

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

心灵环保(二)

  • 行不义事比遭受不义更为羞耻。
  •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。
  •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。
  • 不说谎,远(远:离开)邪人。
  • 邪恶的生活,便是死的一种。
  • 懒惰很像金钱--越有越感不足。
  • 你虽然无法不让鸟儿飞过你的头顶,但你可以不让鸟儿在你头上筑巢。
  • 把“不会失败的人”变成“克服失败的人”。
  • 生之喜悦虽大,但有自觉的生之喜悦更大。
  • 以为自己是个实际的大人物而骄傲,或将自己评价为一无是处的家伙,都是极大的错误。
  • 经常与自己一致的人,也经常与别人一致。
  • 除非你对自己有信心,否则不要轻易尝试做某事,但也不要只是因为有人对你没信心就放弃它。
  • 不要祈求安逸的生活,要祈求能有随遇而安的心境。不要祈求与你力量相等的工作,要祈求与你工作相等的力量。
  • 真正的平安,来自内在心灵的澄明沉稳。
  • 安于平凡的人未必平庸,平庸的人必然平凡。
  • 将赞美当作警惕,将是非当作教育。
  • 精益求精能鞭策一个人;完美主义却使人丧气。
  • 我宁愿失去,也不愿以卑劣的手法获得;前者属于短痛,后者则是长痛。
  • 越是需要高品质的思考,越是需要单纯朴素,越想让精神生活提升,越须透过单纯的态度。
  • 简朴和知足是现代人必须学习的最重要课题。
  • 对身体的自然法则,你丝毫没有办法。但你所能提升和美化的,是这一颗心。
  • 心在自然的状况下是清澄、洁净而不混乱的。它会变得混乱,只因它追逐法尘,而迷失在情绪当中了!
  • 放弃所有的恶,放弃一切招致仇恨的事物。
  • 心空掉贪嗔痴,便是“空心”。
  • 如果会有什么不对劲,就让他们只是在身体上吧!别在心里。
  • 你不会在别的地方找到良善,你必须在你自己的内心找。
  • 六根都是使智慧便于生起的东西。如果我们没有真正了知它们,我们必定会否定它们。如果我们截断这因的条件,我们要去思惟什么呢?
  • 每个宗教之所以被公认为宗教,本质上就是教导不自私,而教导无我或不自私是相当重要的事,偏偏它的信徒却对这种道理毫无兴趣。
  • “法”须要听闻后实践,然后在内心中转变的。
  • 我们唯一要畏惧的是自己的杂染。
  • 其实我们往往是忙碌于完全不必要、使人疲惫的心理活动中。
  • 只要对感觉有任何反应,“我”就在招惹尘垢了。
  • 修行只在于持续不间断地净化,别无其他。
  • 在肮脏、杂乱的家里,任谁都会觉得不自在。同样的,当不善的念头在我们内心生起,我们又怎能自在呢?
  • 唯有在我们觉悟自己才是种种不悦的罪魁祸首时,才会有改变的可能。如果我们依然深信,都是外在因素的过错,就表示我们还没有开始修行。
  • 负面的情绪就好像是一根我们想用来伤人的刺,但是,拿起它的人,必定会先被刺到。
  • 当我们厌恶“苦”时,憎恨之心同时也就生起,最后变成“双重的苦”。
  • 不断地在意他人的缺失,不如去注意他人的优点。
  • 把不实在的事情拿来起妄想烦恼,这也是一种妄念愚痴。
  • 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,与你又何干?
  • 别人不好,那是别人的事,如果我们拿来起烦恼,那就是自己的愚痴。
  • 此心能安,随处均能安;此心不能安,则到天堂也不能安。
  • 修行贵在直心。
  • 修道是要去贪嗔痴,达到身口意清净。
  • 一切时中,但学无心,念念无妄,念念无为。
  • 道不用修,但莫污染。何为污染?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。
  • 人们专注于清洗碗盘,然而,他们却让自己的心脏去。
  • 如果我们让心在毫无价值或用处的念头和感觉上徘徊,心会变得疲惫而微弱。如果心没有精神,智慧就不会现起。
  • 心异则千差竞起;心平则万法坦然;心染则六道四生;心空则一道清净。
  • 心口如一,即是去妄立信的实际工夫。
  • “信”字是世出世法的根本。信用一失,做人的立场尚且不够,何能谈得上学佛?
  • 心穷则量小,心达则量大。
  • 但莫污染自性,即是修行,莫自欺诳,即是修行。
  • 涅槃就是贪嗔痴的息灭。
  • 内心的改变诚然不易,却绝对值得去尝试。
  • 心如镜子,镜子清明则所照之境物亦清明。
  • 我们要求社会安宁,人生快乐,首须依凭良心去安分尽职。
  • 参禅的目的,在明心见性。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,实现自性的面目。
  • 若有欲知佛境界,当净其意如虚空,远离妄想及诸取,令心所向皆无碍。
  • 成人善事,其功更倍;动人善愿,其量无涯。
  • 多静坐以收心。寡酒色以清心。去嗜欲以养心。诵古训以警心。悟至理以明心。
  • 万病之毒,皆生于浓。浓于声色,生虚怯病;浓于货利,生贪饕病;浓于功业,生造作病;浓于名誉,生矫激病。
  • 不处无明为大智慧。
  • 当你先从不好的动机来看人时,你的精神层面就开始下降了。
  • 当吾人丑陋的思想塑造出吾人美丽的外表,这就造成了我们转向无明--一切痛苦和不幸的根源。